教师主页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戴林琳 >  科学研究

戴林琳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建筑与城市设计

通讯地址:公司逸夫二楼3245

Email:linlindai@pku.edu.cn

个人简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教研成果

个人简历

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国土空间规划的教学与实践,以及空间规划与治理、村镇可持续发展、节事旅游、城市可持续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规划设计实践项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三等奖、北京市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与环境金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等多个省部级规划设计奖项。

教育经历

1997-2007,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硕士、工学博士学位

硕士生导师/方向

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主讲三门本科生专业课:

《城乡社区空间规划与设计》、《规划制图与机助技术》、《详细规划》

担任公司燕京学堂学业导师


主持纵向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源数据的省际交界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与优化调控研究(2021-2024)

文化和旅游宏观决策课题重点课题,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路径(2023)

教育部内地与港澳台大中小学师生交流计划大员工项目,公司-香港大学国土空间规划暑期联合工作坊(2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巨型城市-区域的乡村振兴:调查、监测与预测方法创新(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遗产旅游型村镇空间生长模式、驱动机制及其优化调控(2016-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事件及事件旅游(E&ET)作用下的京郊村镇空间、文化及经济响应研究(2009-201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京郊遗产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扩散效应及其低碳化途径研究(2012-201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事件学视角下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2008)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作: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ourism Impacts on Historic Districts.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2017,Vol. 16 No. 1(SCI)

Ass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historic district using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a case study of Nanluoguxiang in Beijing, China. Area,2016,49(1),94-105(SSCI)

How to improve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ese suburban villages?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ight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Beijing. Area,2016,49(1),156-165(SSCI)

大数据视角下城市活动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城市问题,2016

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评价遴选及保护策略探析,城市规划,9,64-69,2009

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存续现状的多维探析,规划师,2,61-65,2010

京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类型及其谱系建构研究.规划师,4,84-89,2011

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动因、体系构成及发展变迁,北京规划建设,3,74-78,2010

陵邑村落存续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以北京十三陵景区庆陵村为例,中外建筑,1,86-87,2016

北京郊区节事旅游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地理科学进展,8,1056-1064,2011

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科学进展,6, 817-824,2012

节事旅游对乡村聚落影响的居民感知差异研究,人文地理,8,109-114,2011

从城市到乡村:节事及节事旅游在乡村地域的发展动因及其应用前景.地域研究与开发,12,76-81,201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乡村节事及节事旅游(E&ET)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公司学报(自然科学版),6,1121-1128, 2011

传统街区中当代商业元素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重构——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簋街)环境规划设计为例,华中建筑,6,126-132,2009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华中建筑,5,173-17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