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10人
方精云,院士,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以及遥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0多年来,对我国西藏、青海、新疆、东北、海南等25个省区和日本的主要植被类型都进行过实地考察或定点观测。1995年参加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对高纬地区的生物、冻土、冰雪和大气进行过研究。
Email: jyfang@urban.pku.edu.cn
朴世龙,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讲授《全球生态学》
主要从事全球生态学、全球碳循环以及水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陆地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全球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机制,碳循环和水循环的相互作用。
Email: slpiao@pku.edu.cn
唐艳鸿,讲席教授
讲授《植物功能生态学》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微环境尤其是光环境的时空变动,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特别是光合作用对光强变动与高二氧化碳环境的响应,东亚草原的环境变化、碳循环、能量收支及植物种多样性,以及热带雨林的林下环境与植物生理生态响应。
Email: yhtang1108@gmail.com
刘鸿雁,教授
讲授《植物学(下)》、《野外生态学》、《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学》、《生态学与地理学前沿》
主要以亚洲中部旱区植被为研究对象,探讨温带森林、草原和荒漠等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它们的生态系统服务(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之间的关系。近期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季风气候边缘区过去气候变化与植被的敏感性分析; 2)温带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生产力动态的驱动因子分析; 3)水分和土壤营养对草原带天然和人工林生长的限制; 4)干旱区山地森林动态及其水源涵养功能模拟; 5)干旱、半干旱区植被退化和植被恢复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Email: lhy@urban.pku.edu.cn
王娓,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讲授《生态学导论》
主要研究1. 土壤二氧化碳通量以及共生真菌的影响:开展我国北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原及灌丛的二氧化碳通量以及控制因素的研究,阐明共生真菌对土壤CO2排放以及凋落物分解的影响。2. 土壤微生物的胁迫生理生态:开展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活力以及功能的动态变化,侧重于我国北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冬季低温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胁迫生理生态以及功能的动态变化。3. 凋落物的分解以及对土壤养分添加的响应:开展凋落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土壤氮,磷和钾添加的响应。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影响:侧重于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以及森林和草原之间的相关转化对土壤和植被碳库动态的影响。
Email: wangw@urban.pku.edu.cn
沈泽昊,副教授
讲授《生态学数量方法》
以山地生态系统为对象的景观生态与生物地理研究,主要方向包括:1)中国山地植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特别是青藏高原周缘山地的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气候变化影响;2)高山树线生态研究,主要针对西南和华北高山树线生态过渡带研究景观格局、树木种群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中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气候变化影响及生态系统响应;4)亚热带森林动态监测与植物种子传播与更新生态学。
Email: shzh@pku.edu.cn
郑成洋,副教授
讲授《动物生态学》
负责公司生态与环境观测系统-塞罕坝实验站长期定位观监测和运行管理。研究方向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生长与森林固碳和工人模拟环境因子变化(如温度和降水)的野外控制实验。
Email: zhengcy@pku.edu.cn
唐志尧,副教授
讲授本科生《普通生态学II》
主要从事植物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我国自然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及植物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在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开展大面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以及功能多样性的联系探讨主要生态过程(如进化历史、环境筛选以及种间竞争)对我国山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2. 我国东部森林常见树木生长格局及其控制因素:通过对我国东部从大兴安岭到海南岛约15000棵常见树木的生长监测,探讨局地环境、物种属性以及种间关系对生长的影响;3.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有效性分析:通过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区和物种和生态系统分布空间分布数据库,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从自然保护区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代表性以及保护区内外植被活动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等方面系统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有效性。
Email: zytang@urban.pku.edu.cn
王志恒,青年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讲授《生态学技术与方法》、参与讲授《生态学与环境变化》、《生态学进展》
具体研究方向包括:(1) 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环境与进化成因;(2) 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3) 基于宏观生态学和宏观进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
Email: zhiheng.wang@pku.edu.cn
朱彪,青年研究员
参与讲授本科生课程《野外生态学》和《生态学与环境变化》
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和地下生态学的研究。通过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生态学、气候变化科学等多学科手段,结合野外调查取样与定位实验、温室和生长箱的控制实验、以及室内分析与模型模拟等方法,研究中国重要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地下碳循环过程(根系分泌物和周转、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形成、养分循环等)对全球变化(比如温度升高、降水格局改变、氮沉降增加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为我国制定应对全球变化的政策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Email: biaozhu@pku.edu.cn
王少鹏, 青年研究员
讲授《理论生态学》(2018年秋)
主要从事理论生态学和生态统计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构建了多尺度的稳定性理论,结合理论和数据揭示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尺度下的稳定化机制;(2) 食物网结构与功能:利用食物网模型研究网络结构对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3) 集合群落理论:基于集合群落模型,研究空间过程对物种共存的作用;(4) 种群和群落时空数据分析:基于美国长期生态观测网络、全球BEF实验、森林大样地、北美鸟类调查、遥感数据等,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稳定性及其时空格局。
Email: shaopeng.wang@pk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