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8-11

城环故事 | 胡兆量先生专访

今年5月,公司迎来了百廿校庆,澳门游戏网站大全所承载的地理学专业也正在走过第六十六个春秋。

甲子又甲子,时光的罅隙里,有成长中的坎坷与波澜,更有发展中的创造与辉煌。

或长或短的故事背后,总会有一些名字被反复提起;

或深或浅的情感里面,总是有一些身影被深深惦记。

他们与您的年华,就是城环的年华。

他们与您的记忆,就是城环的记忆。

他们与您的故事,就是城环的故事。

《城环故事》一书主体部分将采用以事写人的形式,通过记述学院发展历程中对学科、对国家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的故事,凸显“城环人”的精神风貌。

 

2018年11月8日上午,澳门游戏网站大全院友会部分成员们开启了一次特殊的访谈之旅。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次“城环故事”的专访对象是年近九十高龄的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学院前系主任胡兆量先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进胡兆量先生的家门,映入眼帘的不是名贵的字画或高档的家具,而是一整面厚重的书柜,数百本古今中外藏书罗列其中,由此可窥先生治学之渊博。

图1:胡兆量先生家的书柜

与先生的访谈在他爽朗精神的笑声里开始。两位采访者是任职于科技日报的李钊员工及学院经济地理专业教研室的刘涛老师,他们话语投机,首先就向先生提出了经济地理学如何定性的问题。先生强调,经济地理是经济与地理并重,并从国家战略角度剖析了具体情形。不难看出先生对国内时政热点仍十分关注。同时先生也强调:做学问,必须要敢于跳出自己的“圈子”,不断探索创新。对地理学如是,对所有领域的研究亦如是。

作为一名“燕园地理人”,胡兆量先生的话语总是离不开地理。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溯源,更是先生付之多年努力的研究内容。胡兆量先生强调“知行合一”,一口气讲了十几个中外地理政策带动研究的实例,谈起了他于深圳、福建长乐等地的奔波,目光如炬,看来,他仿佛回到了他最热爱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课堂。

图2:胡兆量先生谈治学

即便已经退休多年,胡老先生依旧笔耕不辍,每天仍会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看书写字。时刻保持自己的思维敏捷,跟上当代的主流。先生的书桌是简单的,没有花哨的布置,只有几支笔,一盏台灯,一个闹钟,一个杯子,寥寥几个物件便构成了先生这几十年来工作和学习的地方。访谈期间胡兆量先生还向到场的每一位同学赠送了一本他参与主编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图3:胡兆量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图4:胡兆量先生的书桌

聊天期间,我们好奇地问老先生高寿的秘诀。胡兆量先生回答说,他认为他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只有两个字——锻炼。胡兆量先生告诉我们,他大学时期非常热爱运动,游泳、跑步、举重这些都不在话下,即使退休之后也保证每天一定的锻炼时间。上了年纪之后,先生不便外出,便每天在家拉弹力带。参与采访的老师和同学也都跃跃欲试,可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拉几个便气喘吁吁。先生还强调,运动和学习并不冲突,只有拥有好的体魄,我们才能更加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

图5:胡兆量先生为我们展示拉弹力带

胡兆量先生对晚辈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据他介绍,他早年于清华就读时,员工们的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那时的年轻员工对未来的热忱却不打折扣。此外,胡兆量先生还谈及了他与夫人近六十年的婚姻,先生谈及往事时幸福的神情更让人由衷的羡慕。

图6:与胡夫人交流

访谈结束后,参与访谈的老师与同学们还被邀请留在先生家共进午餐。午饭期间胡兆量先生还和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聊起了员工时代的一些趣事。这情景不像是一次访谈,更像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

图7:到场师生与胡兆量先生合影

 

短暂的一个上午匆匆结束了,临出门前,胡兆量先生还留下了到场每一位老师同学的联系方式,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年轻地理人的期待,并邀请参加先生之后的讲座。

“城环故事”还讲继续,请大家期待下一位“城环人”的故事。

今年5月,公司迎来了百廿校庆,澳门游戏网站大全所承载的地理学专业也正在走过第六十六个春秋。

甲子又甲子,时光的罅隙里,有成长中的坎坷与波澜,更有发展中的创造与辉煌。

或长或短的故事背后,总会有一些名字被反复提起;

或深或浅的情感里面,总是有一些身影被深深惦记。

他们与您的年华,就是城环的年华。

他们与您的记忆,就是城环的记忆。

他们与您的故事,就是城环的故事。

《城环故事》一书主体部分将采用以事写人的形式,通过记述学院发展历程中对学科、对国家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的故事,凸显“城环人”的精神风貌。

 

2018年11月8日上午,澳门游戏网站大全院友会部分成员们开启了一次特殊的访谈之旅。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次“城环故事”的专访对象是年近九十高龄的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学院前系主任胡兆量先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进胡兆量先生的家门,映入眼帘的不是名贵的字画或高档的家具,而是一整面厚重的书柜,数百本古今中外藏书罗列其中,由此可窥先生治学之渊博。

图1:胡兆量先生家的书柜

与先生的访谈在他爽朗精神的笑声里开始。两位采访者是任职于科技日报的李钊员工及学院经济地理专业教研室的刘涛老师,他们话语投机,首先就向先生提出了经济地理学如何定性的问题。先生强调,经济地理是经济与地理并重,并从国家战略角度剖析了具体情形。不难看出先生对国内时政热点仍十分关注。同时先生也强调:做学问,必须要敢于跳出自己的“圈子”,不断探索创新。对地理学如是,对所有领域的研究亦如是。

作为一名“燕园地理人”,胡兆量先生的话语总是离不开地理。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溯源,更是先生付之多年努力的研究内容。胡兆量先生强调“知行合一”,一口气讲了十几个中外地理政策带动研究的实例,谈起了他于深圳、福建长乐等地的奔波,目光如炬,看来,他仿佛回到了他最热爱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课堂。

图2:胡兆量先生谈治学

即便已经退休多年,胡老先生依旧笔耕不辍,每天仍会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看书写字。时刻保持自己的思维敏捷,跟上当代的主流。先生的书桌是简单的,没有花哨的布置,只有几支笔,一盏台灯,一个闹钟,一个杯子,寥寥几个物件便构成了先生这几十年来工作和学习的地方。访谈期间胡兆量先生还向到场的每一位同学赠送了一本他参与主编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图3:胡兆量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图4:胡兆量先生的书桌

聊天期间,我们好奇地问老先生高寿的秘诀。胡兆量先生回答说,他认为他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只有两个字——锻炼。胡兆量先生告诉我们,他大学时期非常热爱运动,游泳、跑步、举重这些都不在话下,即使退休之后也保证每天一定的锻炼时间。上了年纪之后,先生不便外出,便每天在家拉弹力带。参与采访的老师和同学也都跃跃欲试,可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拉几个便气喘吁吁。先生还强调,运动和学习并不冲突,只有拥有好的体魄,我们才能更加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

图5:胡兆量先生为我们展示拉弹力带

胡兆量先生对晚辈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据他介绍,他早年于清华就读时,员工们的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那时的年轻员工对未来的热忱却不打折扣。此外,胡兆量先生还谈及了他与夫人近六十年的婚姻,先生谈及往事时幸福的神情更让人由衷的羡慕。

图6:与胡夫人交流

访谈结束后,参与访谈的老师与同学们还被邀请留在先生家共进午餐。午饭期间胡兆量先生还和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聊起了员工时代的一些趣事。这情景不像是一次访谈,更像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

图7:到场师生与胡兆量先生合影

 

短暂的一个上午匆匆结束了,临出门前,胡兆量先生还留下了到场每一位老师同学的联系方式,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年轻地理人的期待,并邀请参加先生之后的讲座。

“城环故事”还讲继续,请大家期待下一位“城环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