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2016年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圆满结束

时间:2016-09-30          分享到:

我司2013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同学于820日至30日在黄河中下游圆满完成了为期11天的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实习由自然地理教研室组织,蒙吉军、王红亚、许学工、杨小柳四位老师带队,以黄河中下游水沙治理为主线,以大尺度空间分异及小尺度自然综合体为背景,从三门峡水库开始,途经小浪底水库、云台山峡谷景观、郑州模型黄河、开封地上悬河、泉城济南,最后在黄河入海口东营市结束。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综合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员工的地理思维及野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选择黄河中下游若干典型地区,重点是以水土流失和地上悬河著称的洛阳-郑州-开封段和海陆交互作用非常显著的黄河三角洲,从流域的角度,通过水分循环将自然地理学格局与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使同学们在以往部门地理实习(北京基础地质实习、大同-秦皇岛地貌实习和河北塞罕坝生态学实习)的基础上,分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景观及土地利用等各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加深对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三门峡水库,同学们观看了水库排沙的壮观场景,重点考察了流域土壤侵蚀及水库淤积现状,深入剖析了水库设计的问题、失误、教训,并进一步了解采取的补救措施。在陕西渭河注入黄河的潼关断面,考察了潼关高程的抬升,认识了渭河入黄河口的拦门沙,理解了三门峡水库对关中平原乃至西安的威胁。在小浪底水库,深入学习了小浪底水库的基本组成、土石坝的特殊结构和调水调沙的运行机制,理解了水库防洪治沙、防凌、减淤、灌溉和发电的功效。在焦作云台山红石峡与茱萸峰,考察了太行山地质构造及河流上游的搬运和沉积特点。在郑州市,首先参观了黄河博物馆,对黄河的形成演化、流域资源开发利用、灾害治理等有了系统的认识;其次考察了花园口事件发生地,了解了花园口黄河改道的历史,认识了丁字坝等控导工程措施对洪水的控制作用;最后参观了黄委会模型黄河,包括了黄河中下游水库模型、下游河段模型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物理模型,对运用模型模拟方法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范式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在开封古都,考察了地上悬河和黄河铁塔,同学们测量了黄河河床与开封铁塔基座的高程差,聆听了河南大学刘桂芳老师对黄河地上悬河的形成及危害的现场讲解。在泉城济南,从地形、岩性、地下水发育的角度分析了趵突泉、大明湖的形成机理。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同学们考察了黄河河口湿地、孤东油田海堤、东营海港,参观了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和胜利油田展览馆,并聆听了黄委会河口局研究员程义吉经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刘月良总工和东营市发改委黄蓝两区建设办公室高良文主任的报告,围绕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河口入海行水年限和流路变动、造陆速率与岸线侵蚀、河口萎缩与湿地变化、黄河口治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深入理解了东营在石油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既涉及到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水文学、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植物地理学等部门学科,也涉及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保护学、流域综合管理等综合性课程的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平台。另外,通过本次实习,使同学们得到了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也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友爱、吃苦耐劳、勤学好问的优良品质。

本次实习得到了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大学、云台山自然风景区、山东东营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东营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胜利油田展览馆等也给予了积极协助。另外,本次实习还得到了国家理科基地(地理科学)经费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 考察三门峡水库

 

2 考察小浪底大坝结构

 

3 考察黄委会模型黄河

 

 

4 河南大学老师讲解开封地上悬河

 

5 云台山地质地貌旅游考察

 

6 考察黄河入海口

 

参观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

 

8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月良总工报告保护区总体情况